康马县简介

中文名称

康马县

外文名称

KangmarCounty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下辖地区

1个镇、8个乡

政府驻地

康马镇

电话区号

0892

邮政区码

857500

地理位置

日喀则市东部

面积

6176平方公里

人口

3.4万人(2013年)

方言

藏语

气候条件

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机场

日喀则和平机场

火车站

日喀则站

车牌代码

藏D

行政代码

542331

康马县 - 简介康马县地理位置图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距日喀则市140千米。境内与亚东、白朗、江孜、浪卡子四县相邻;境外与不丹接壤,边境线长78千米。总面积61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036人(2005年底),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3%。境内多山,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高差在300~400米之间。拉亚公路纵贯县境。属半农半牧县。境内有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尼寺和艾旺寺。康马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涅如麦乡、涅如堆乡、嘎拉乡、莎玛达乡、康如乡、少岗乡、南尼乡、雄章乡。共有4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康马县的南尼曲德寺创建于吐蕃王朝时期,藏族地区流传很广的“朗莎姑娘”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寺。1904年抗英斗争中南尼曲德寺的僧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康马县涅如堆乡南40公里处,连绵起伏的银白色群山环抱之中有一白湖,湖中怪石满目,终年云雾飘渺,景色瞬息万变,特别是秋冬两季,结冰的湖面与皑雪、白云融为一体,日出之时,格外引人入胜。康马县 - 历史沿革康马县风光旧西藏时期,康马是噶夏政府江孜宗的一部分,主要有地方政府辖区、寺庙辖区、奴隶主、庄园主的溪卡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康马隶属于江孜县政府辖区。1960年4月成立康马县政府,辖6个区22个乡。1964年5月30日西藏工委,自治区筹委作出关于撤销江孜专区建制决定,康马县归日喀则专区管辖。1967年4月西藏军区批准成立了康马县人民武装部,以人民武装部为主筹备组建立了康马县“三结合”(军队干部、革命干部、群众代表)的“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从而取代了党政领导权,实行了军管。1969年12月康马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将原县委、人民委员会工作机构撤销。1970年1月康马县6个区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75年康马县共成立了21个人民公社。1977年6月康马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康马县政权系统领导机构。1984年11月在普选中撤销了人民公社,改社为乡。1987年4月在撤区并乡中,康马县由原来的6个区划为9个乡,辖48个村委会(1999年12月,康马乡政府改命为康马镇)。康马县 - 地理气候喜马拉雅山风光(发源于康马县)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康马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形,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落差仅在300-400米之间。康马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集中,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3200小时左右,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康马县 - 自然资源草场资源康马县草场一角康马县草场总面积767.3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86.58%,冬春草场面积742912.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9.68%;夏秋草场5815085.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5.79%;非季节性草场486165.6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34%;临时性草场363015.9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73%;严重退化草场247629.8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23%;改良草场9489.4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12%;人工草场 8676.3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11%。耕地资源康马县土地总面积886.27万亩,其中县城、乡(镇)建设用地0.45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0.05%;人工草场0.87万亩,占0.10%;乡村道路、水域42.64万亩,占4.81%;石山盐沼及其他非利用面积69.82万亩,占7.88%;可利用土地面积488万亩,占康马县土地总面积的55.06%。矿产资源境内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铅、大理石、玉石、花岗岩、硼砂等,还有土碱和零散的水晶石。其他还有未探明含有各种金元素的矿石以及含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矿泉水。野生植物虫草境内经济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现已查明的有400余种,其中比较着名的有贝母、雪莲、紫草、红景天、大黄、虫草、黄芪、蕨麻(人参果)等,主要分布在境内的大山峡谷中。野生动物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驴、黄羊、岩羊、盘羊、艾叶豹、黄狼、黑狼、獐子、狐狸、猞猁、野兔、旱獭、雪猪、高原鼯鼠、高原鼠兔、老鼠等。禽类:比较珍惜的野禽有雪鸡、黄鸡、灰鸡、斑鸠鹰、野鸽、麻雀、乌鸦、猫头鹰等。鱼类:境内鱼类储量极为丰富,有细鳞鱼、无鳞鱼(学名裸鲤),主要分布在冲巴湖、色木湖等。此外,尚有种类繁多的高原昆虫类和其它爬虫类动物。水力资源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量比较充沛,水力资源丰富,水质普遍较好,开采利用价值大。县城北边的山脚下有108眼温泉,四季常流,据检测,108眼泉水出自一源,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这些温泉普遍流量小,温度低(15——30℃)。在距县城东部10公里处(原康马乡白定村)有一眼泉水名叫休巴岗吉(一根白松树),水质好,常饮不胀肚,含有人体所需的种种微量元素,是真正的纯天然矿泉水,无污染,开发利用价值极大。康马县康马县 - 行政区划南尼乡风光康马镇:辖7个行政村:查那村、嘎江村、白龙村、克列村、康马村、格龙村、朗达村。涅如麦乡:辖5个行政村:打巴村、天坝村、都督村、白墩村、那堆村。涅如堆乡:辖8个行政村:地里村、伦村、乃龙村、色休村、打凯村、公巴村、直村、热古村。嘎拉乡:辖4个行政村:嘎拉夏村、嘎拉奴村、琼桂村、克村。莎玛达乡:辖5个行政村:仲堆村、莎鲁村、热旦村、莎玛达村、孟扎村。康如乡:辖6个行政村:库青村、白加村、阔曲村、兵琼村、查那强村、拉康村。少岗乡:辖4个行政村:朗巴村、少岗村、满则村、打修村。南尼乡:辖5个行政村:曲热村、曲夏村、南尼村、藏扎村、卓嘎村。雄章乡:辖4个行政村:青卓村、昆章村、雄村、色热龙村。康马县 - 人口民族藏族居民康马县2005年底人口366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3%。康马县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1951年康马地区是藏族集居地,其它民族没有到此地定居。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进驻江孜,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官兵在康马安营扎寨。由于一些汉族、回族和其它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康马做生意,使暂住人口增加。2005年底康马县总人口3669户20203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另有汉族、回族和其它少数民族;其中,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3%。康马县康马县 - 科教文卫康马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个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7.02%;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99.86%、初中达到 91.39%,中小学在校生3346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为100%、中学为99.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技推广站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49人,住院床位36张。乡级卫生所9所,防疫站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9.97‰。康马县 - 特色产品藏毯藏毯分为三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织而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配搭得宜的话,可成为家居理想的装饰品。康马县的藏毯产业是特色传统产业。西藏高原的羊毛,毛质坚硬,纤维长,弹性强,光泽好,是织地毯的上好原料。其生产遍于西藏各地区,几乎每家都会织毯。卡垫很有特色,不仅毛线均匀,质地优良,色染也别具一格。除了红、黑两种颜色的染料外,其他颜色的染料都是从当地的树叶、草根和矿物中提炼出来的。这种自制的染料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具有浓厚的高原情趣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康马县 - 宗教概况黄教寺庙康马县在民改前有各类寺庙49座,按教派分为格鲁派(又称黄教)22座、宁玛派(又称红教)12座、嘎举派(又称白教)11座、萨迦派(又称花教)3座、苯教1座;按人员组成情况又分为喇嘛寺21座,尼姑寺18座,混合寺10座;有僧尼920人,其中喇嘛565人,尼姑355人。寺庙人员结构从上至下有堪布、翁则、格规、格西、吉末、过尼、过本、管家、冰雹喇嘛、一般僧尼。民改时有19座寺庙参加叛乱(民改时划的,主要是指寺庙僧尼有参加叛乱的),有432人还俗参加劳动。此时,党对宗教贯彻“政治统一,信教自由,政教分离”的方针。1963年,县境内有保留寺3座,开放寺3 座,包括黄教5座、红教1座,均为喇嘛寺,还开放了一个经堂。保留寺有僧侣26人;另外县内有尼姑3人。文革期间搞破“四旧”,这些寺庙均遭到破坏,1979年仅留下了一座未参加叛乱的南尼寺庙,有喇嘛4人,均在县农场参加劳动,寺庙则成为仓库及公社供销社。进入80年代,着手对寺庙进行维修,1985年—1986年对南尼曲德寺进行维修,并对克和嘎拉乡的两个简易经堂进行了维修。2005年月底,康马县有寺庙7座、拉康3座。教派4个,其中格鲁派6座、宁玛派2座、萨迦派1座、噶举派1座。原定额僧人63名,现有僧人48名。民管会1个,民管小组8个。康马县 - 经济概况康马县从1984年开始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草场建设,发展城乡经济。“十五”末期,康马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0035万元,占“十五”规划调控指标1.1亿元的115.16%,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与“九五”末期相比,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1.76%,人均GDP增长 168.37%,财政收入增长558%,工业总产值增长22.9%,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58.15%,人均纯收入增长5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4亿元,是“九五”时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40倍。康马县 - 边贸历史康马县与不丹接壤(图为不丹自然风光)康马县与不丹接壤,历史上就有不丹边民到康马县进行小额贸易的习惯,1948年以前,不丹林浠宗(地名)每年藏历 6月15日左右就派出若干人员到嘎拉乡一个叫“压荡”(拉木湖下边一块草地)的地方进行实物交换,保持了一百余年,1948年群众反乌拉差役,才断绝了彼此间的交换往来。河东乡也有与不丹边民交换的习惯(每年藏历4月14日至10月),进口的主要是木料,1959年中断。1964年11月15日、18日及当晚,不丹边民又开始到康马县打惹、萨马达、玛扎、金挂等四乡进行了三起交换,从此又恢复了中不边境贸易。交换的物资主要有竹制品、染料、大米、木料、毛皮等。康马县通往不丹主要有瓦姐拉、亚拉、帮查拉、加桑岗拉、康拉等五个山口,其中瓦姐拉和亚拉山口常年可以通行,帮查拉、康拉、加桑岗拉三个山口在夏秋两季可以通行。习惯性小额贸易地点有六处,即涅如区乃隆公社的吕村;河东公社的热果村、雄章村、打惹村;萨马达区孟扎公社一处;嘎拉区琼桂公社一处。1976年6月28日,经自治区革委会同意,撤销孟扎村边境小额贸易交换点。1993年藏历6月15日,县人民政府搭台在涅如堆乡举行“边境贸易物资交流会”,此地后来每年举行涅如“边贸物交会”。“边贸物交会”期间,除了正常贸易外,还举行民族歌舞会、民间娱乐活动等,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时间。

载体资源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